请选择港口或输入起始港

『专访』罗宾逊全球物流:中国市场机会很大

www.sinotransbooking.com 2016-07-12 10:18:14 海运订舱网

罗宾逊全球物流(罗宾逊)为美国财富500强企业,在《巴伦周刊》发布的“2013年美国华尔街500强企业”榜单中,罗宾逊排名第五,仅次于苹果公司。

作为美国“无车承运人”行业的第一名,罗宾逊在美国的卡车运输非常成功,其卡车运输量占美国国内卡车运输量的70%。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罗宾逊的影响仅限于国际货运业务。但就国际货运业务而言,罗宾逊一直强调做自己最专长的事情,即贴近客户,通过不断优化系统,增加附加服务值,满足市场和客户的不同需求。

从业绩表现来看,罗宾逊一季度营业额达到30多亿美元。其去年财报显示,去年营业额达135亿美元,虽然在亚洲市场销售额增长不到10%,但是净利润增长却达到30%。

具有百年历史的罗宾逊始终保持着强悍的竞争力,业绩呈持续增长态势,其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市场一直效仿的“罗宾逊模式”是怎样的?罗宾逊是否会在中国市场布局?带着这些问题,《航运交易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罗宾逊全球物流亚洲总裁王经文、罗宾逊全球物流亚洲发展战略总监吕台欣、罗宾逊全球物流客户管理副总裁Ronnie Davis和罗宾逊全球物流市场行销总监Mark Derks四位罗宾逊高层人士。

三大核心竞争力

记者:罗宾逊在新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Mark Derks:罗宾逊在过去100年中,一直是一家非常重视科技和人才的企业。罗宾逊有三大核心竞争力——人才、流程和技术。人才方面,罗宾逊不断从市场引进新人才,在实际业务方面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并提高沟通效率。罗宾逊看重人才给企业发展提出的好的建议,通过一些经验丰富的人才不断审视企业的流程并通过科技创新来支撑和优化流程。人才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罗宾逊在全球拥有超过1.3万名员工,这些员工每天辛勤工作,目标就是把所有的供应商带到这个科技平台上。企业内部有许多培训,多以创新为出发点,不论客户或供应商,都评价说罗宾逊的员工观点新颖,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王经文:平台方面,罗宾逊在全球拥有可视化平台、先进的运输管理系统及Navisphere?技术供客户全天在线访问与货件状态查询。无论客户身在何处,无论是海运、陆运还是空运,所有与其相关的物流情况都能在平台上查到。

罗宾逊每年投入数千万美元于信息平台研发。我们的平台有如下特点:第一,是全球统一的信息平台;第二,是全运输模式的平台,也就是说所有不同的运输模式,都可以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进行操作,实现客户货运状态信息的可视化,这是被客户看重的一点,也是我们非常骄傲的一点。从操作层面看,尤其在运输上,罗宾逊拥有非常复杂的智能运输优化仪器,每天有几十万笔运输订单经由系统优化后再进行相关分配。从信息平台的角度来看,这是比较重要而且有价值的部分。

Mark Derks:技术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投入技术来满足客户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复杂的需求。这几年客户对全球物流的需求有很大增加,服务要求也有所变化,我们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及具备更快的反应速度。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罗宾逊在内部架构或者对外并购上都有所行动。一方面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并购,让这些产品快速成长起来。2012年开始,罗宾逊陆续进行了一些并购,主要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这些一直支撑着企业的发展。

平台管理和维护

记者:在罗宾逊的信息平台中,是否有电子屏或安全锁之类的追踪设备来维护系统服务?

吕台欣:关于监控之类的设备,我们会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相应处理,因为并不是所有客户都同意或需要使用这些设备,比如有些高科技领域的客户,对于运输安全性的要求特别高,我们便会提供诸如摄像头监控、安全锁之类的装置。罗宾逊会结合客户的具体需求和个别客户的个别案例提供相应服务。

记者:罗宾逊如何保证平台的顺利对接?是否投入很多时间来开发维护这个系统?

王经文:除了不断提升管理团队与人才管理水平,企业每年在技术上还要投入约1亿美元。纵观全球物流企业,在技术上有这么大投资的企业非常少。罗宾逊花费多年时间整合信息平台,尽管曾遇到很多挫折,但不断解决和优化,积累了许多解决方案,用以应对各种困难。三大核心竞争力是罗宾逊所一直强调的,并为此投入巨大。

Mark Derks:我们建立了统一的服务标准,通过系统平台与大部分供应商系统实现对接。我们的系统会监控所有运输过程中的信息,只要出现任何问题,将由系统或人工进行干预处理,以此保证服务质量。同时,我们也拥有非常复杂的供应商考核制度,根据“优胜劣汰”的原则进行管理,通过信息平台不断加强流程管理。

记者:罗宾逊是否通过芯片或电子标签来整合信息的?

吕台欣:电子标签只是提供相关物流信息的一种方式,还有很多其他方式能够追踪信息。我们信息平台的价值是把不同运输模式和整个操作过程都集中在同一信息平台上,使不同的运输模式,从开始到结束的信息都被整合到一起,带给客户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可视化追踪服务。

该平台还会把不同承运商的信息汇总起来。在全球,我们与数万物流供应商包括车队、航空企业、冷藏企业等合作,都需要有信息集成平台,所以该平台除了我们自己内部操作之外,也整合了运输所涉及的全部服务。

“罗宾逊模式”:轻资产

记者:现在中国的一些物流平台称自己的模式是借鉴了“罗宾逊模式”,正宗的“罗宾逊模式”应该是怎样的?

王经文:罗宾逊维持强大竞争力的关键点不仅在于重视三大核心竞争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轻资产模式”,这个模式在很多发达国家是比较成熟的。罗宾逊去年营业额135亿美元,营收8.5亿美元,税前净利润达8亿多美元。自1997年上市后,罗宾逊就一直维持着这样的高回报率,用事实证明了“轻资产模式”的成功。

记者:如何定义“轻物流”、“轻资产”的概念?

王经文:罗宾逊的专长是合理和高效使用社会资源,而非自己拥有交通工具。在全球,罗宾逊合作的卡车运输企业约6.6万家,合作车辆约80万辆。在中国,罗宾逊与上千家的长车运输企业和上万辆车辆合作。所谓轻资产是个比例问题,我们的资产占营业额的百分比相当低,但盈利所占的百分比却非常高。

Mark Derks:罗宾逊不会把重点投资放在购买卡车或者船舶上,而是放在改进技术、优化流程上,以提高效率;同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罗宾逊,然后利用科技和人才优势来满足区域性和全球性的货运需求。

记者:罗宾逊本身并不拥有车辆,那么针对供应商有何管理方法?

王经文:面对不同时间、不同市场带来的竞争,我们的管理方法随时都在优化,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最重要的是设定企业标准,只有达到我们的服务标准、满足我们客户需求的供应商,才可加入到罗宾逊的供应商平台。

Ronnie Davis:针对不同的承运商,罗宾逊有不同的管理方法。除了与承运商建立良好的关系外,我们还会利用先进的科技和系统,让整个物流模式更加高效、流畅。

进军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

记者:罗宾逊在2月份任命两位亚洲区副总裁,这意味着亚洲地区已被纳入罗宾逊全球物流体系的重点发展对象。亚太市场在罗宾逊全球物流体系中有怎样的意义?

Mark Derks:罗宾逊物流致力于为亚洲需要全球货运服务的客户提供服务,我们非常注重满足客户的任何物流运输需求。

罗宾逊在亚洲有很大的成长机会,目前在亚太区和中国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客户有非常强的物流需求,所以我们希望加大在亚洲区的投资来适应这个趋势。亚洲作为罗宾逊全球化策略的一部分,其旺盛的发展,一定是罗宾逊在全球化投资的重中之重。

记者:有些企业客户的全球供应商是统一的,但面对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往往需要打破规则,重新制订战略。针对这种情况,罗宾逊会重新调整自己在中国市场的策略吗?

王经文:罗宾逊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并非一定要执行全球统一的标准,我们会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市场做出相应决策。

把美国的系统和标准原封不动地照搬进中国市场是不会成功的,只有把美国市场的精华部分引进中国市场,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方案。同样,针对印度市场,我们的决策和技术也一定会有所不同。

吕台欣:很多企业在全球的供应商选择上都会使用统一标准,而罗宾逊的统一标准是针对内部的,考虑到中国的特殊国情,我们在价格和服务方式等方面,一定会结合当地需求,做到本土化发展。

记者:罗宾逊在中国市场有何拓展规划?在中国主营哪些业务?

王经文:在中国市场我们看到了很大的机会,虽然中国的厂商或供应商都在自建系统平台,但都是各做各的,没有整合。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后,逐渐意识到罗宾逊的“轻资产模式”也适合在中国市场发展。

罗宾逊除了提供海运、空运和集运等传统货运服务外,还将在中国为客户提供国内供应链服务,包括地面运输和仓储。

吕台欣:到目前为止,在道路运输服务上,中国大概有上千家长车运输企业、几万辆车辆与我们有合作。罗宾逊的道路运输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之前主要业务是围绕货运代理进行的,道路运输是近两三年才开始发展的,算是新的领域。目前罗宾逊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并不是很高,但针对中国这样较为分散的市场,罗宾逊有平台、技术和人才等足够的资源优势为今后在中国发展提供支持。

记者:目前中国航运领域发生巨大变化,如原中海与中远两家集团的合并,对罗宾逊的战略布局是否有所冲击?打算如何发展航运领域的事业?

王经文:罗宾逊几十年来致力于与供应商紧密合作,也将继续开拓航运这项主营业务。

目前全球主流的30多家航运企业中,有26家都与我们有固定合约。在中国—北美航线上,罗宾逊的海运量已占首位,并将持续发展。

记者:罗宾逊如何看待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否也会考虑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

吕台欣:罗宾逊在美国提供过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是信用卡支付系统,让长车司机可以基于信用来进行油费等急需情况的支付,这些服务对中小型长车运输企业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罗宾逊对亚洲的供应链金融很感兴趣,但由于中国在金融方面的限制较多,所以暂时不会考虑在中国向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但是这也是我们扩展服务、连接供应商所需的强大动力,所以罗宾逊也在寻求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发展这方面的业务,如果有相关的客户资源我们也很欢迎。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各领域资源丰富,独立开拓市场不太可能,所以针对不同领域,我们还将持续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拓展事业。

记者:由于罗宾逊暂时没有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所以应该说整个产业链是不完整的。如果客户在资金上遇到困难,它的信用很好,你们会否向客户提供垫款?

吕台欣:如同运输行业的其他企业一样,所有客户都会有一定的账期,而这些都是交易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物流的链条是非常长的,互联网金融只是提供价值的一种方式,对罗宾逊来说,关心的是物流服务本身的价值,也就是说是否尽力为客户带去不同体验的运输服务,这才是罗宾逊物流的价值所在。互联网金融只是一种可能性,如果有适合的机会我们会去做。(转自“航运交易公报”)

中外运集运

文章来源:海运订舱网

本文关键词: sinotrans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海运订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海运订舱网所有。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

更多>> 往日焦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