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招商局国际变身招商局港口——不只是更名
航运界网6月3日获悉,招商局国际(00144HK)3日上午在香港召开股东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该公司名称由“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China Merchants Holdings(International)CompanyLimited)变更为“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China Merchants Port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以下简称“招商局港口”),变更后,公司股票代码不变。
近年来,招商局国际愿景持续剥离非核心业务,通过投资新项目或收购优质港口相关业务及资产来巩固和发展其在国内和海外的港口及港口相关业务。公司董事会认为,将公司名称改为招商局港口更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业务,并使社会各界对公司角色和形象更加明确。
同时,该公司承诺,更改名称将不会影响任何股东的权利。所有印有该公司现有名称的公司现有已经发出的股票将于更名生效后继续为股份法定所有权的有效凭证,并将继续有效作为买卖、结算及交付用途。此外,此次更名需以香港企业注册处发出更名证明书及公司发布公告为准。
回顾往昔:20年历程征途辉煌据航运界网了解,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海虹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1992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04年9月,招商局国际正式晋身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港口核心业务覆盖中国沿海八个主要城市的枢纽港,2005年底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公共港口运营商,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超过32%;在中国五个最活跃的经济区中8个重要的港口城市(香港、深圳、上海、宁波、厦门、湛江、天津,青岛)提供港口经营及港口相关业务的服务。截止2012年底,该公司所属企业共有集装箱泊位130个,岸线长度33,419米;所属企业共有散杂泊位141个,岸线长度27,538米。
截至2015年,依照吞吐量计算,招商局国际位列全球码头运营商第二位。
2008年,招商局国际在基本完成国内枢纽港的网络布局之后,积极实施海外战略。2013年6月,招商局国际收购在世界集装箱海运业排名第三位的达飞海运集团旗下公司Terminal Link 49%的股权,业务拓展至北美及欧洲。2014年9月16日,招商局国际与斯里兰卡政府签署了签署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二期集装箱码头SOT项目关键条款协议和开发斯里兰卡国际航运中心的框架协议。
2015年,招商局国际及其附属公司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366万TEU,同比增长3.5%,居全球第二位;其中海外项目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05万TEU,同比增长14.2%,占整体业务比重19%。2015年全年,该公司录得核心业务的收入为214.88亿港元,港口核心业务实现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106.10亿港元,净利润48.08亿元港币,其中港口核心业务收益利润44.62亿港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2%。在航运界网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港航船上市企业盈利能力排行榜》中,招商局国际亦高居榜眼之位。
展望未来:目标剑指世界一流港口综合服务商招商局港口认为,该公司以往专注于港口的装卸与堆存等传统业务,业务定位主要在传统的港口业务的投资、运营,但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入,招商局港口在实现前20年卓越成就的同时,也在重新思考业务内涵和范围。在未来10年,尤其是“十三五”期间,该公司将着眼于“大港口+大物流综合服务体系”的综合港口生态圈建设,目标定位于“世界一流的港口综合服务商”。
航运界网了解到,所谓“大港口”,即港口从内涵按港口产业层级不断向外延伸,发展综合服务;“大物流”则是以港口为中心,利用铁路、公路与驳船的功能,延伸扩大港口区域性腹地。招商局港口表示,公司“大港口+大物流”的发展趋势必将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依靠招商局集团的强大后盾,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全产业链服务,并能够对产能合作项目提供贴身服务,如代理+物流+产业园区+全球优质商品跨境电商服务平台等。
(转自“航运界”)中外运集运
文章来源:海运订舱网本文关键词: sinotrans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海运订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海运订舱网所有。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