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航运市场的7场恋爱与1场分手
2017年,从逐渐转暖的航运企业业绩到跌宕中慢慢恢复的BDI,从各个当家人的激昂表态,到近期大型集装箱船的陆续下水和新单下订。航运市场似乎有点拨云见日的迹象。各大班轮公司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手段层出不穷。
2016年,《中国航务周刊》曾以一篇“航运市场的5场婚礼和1场葬礼”(点击回看)总结那一年。如今,2017年已然过半,在今天这个年轻人高喊“消灭光棍、炸碎忧伤”的日子里,我们再次梳理了2017年航运市场的7场恋爱和1场分手。
【订婚待娶型】
1
日本三航企合并成立ONE公司
7月7日,日本三大船公司——日本邮船、川崎汽船、商船三井发布联合公告,宣布成立作为联合运营集运业务的控股公司(Ocean Network Express Holdings, Ltd.总部日本东京)和运营公司(Ocean Network Express Pte. Ltd.总部新加坡)。耗时八个多月的整合大戏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
通过合并,ONE公司的运力规模约占全球市场7%的份额,位居第6位。新官上任的CEO杰里米·尼克松表示,ONE公司不会满足于全球第6位的运力排名,正式运营前,将继续进行改革,以取得更好的成绩,似乎还有继续扩张的野心。
而且,日本三航企2017财年第一季度(4月-6月)经营收益悉数上扬,营收增长均超过10%(日本邮船10.8%、商船三井12%、川崎汽船17.5%),且均实现扭亏为盈,合并主要涉及的集运业务营收增长更是均超过20%(日本邮船21.3%、商船三井22.4%、川崎汽船20.4%),ONE公司的美好前景似乎不远了。
不过,ONE公司成立前,南非反垄断机构曾发布声明,拒绝了日本三航企在南非的合并提议,这也将是公司运营将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根据计划,ONE公司将在完成反垄断审查后,于2018年4月起正式运营。可谓已然订婚,只待迎娶。
好玩儿的是,ONE公司选择了粉红色作为标志颜色,实在不好理解他们的审美习惯,但想象一下,浩瀚大洋上,一艘粉色的船舶驶来……
点击链接了解ONE公司的另类性感:航运业新添一抹“秘”色
2
马士基收购汉堡南美

马士基与汉堡南美,这个跨年恋尽显马士基的倾情付出。
4月10日,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有条件地批准了马士基航运收购汉堡南美。欧盟提出的条件是汉堡南美从北欧-中美/加勒比海、北欧-南美西海岸、北欧-中东、地中海-南美西海岸、地中海-南美东海岸这5个航线的合作运营中退出。之所以说马士基是倾情付出,是因为这样的条件意味着汉堡南美经营的欧洲-南美航线几乎全部取消,而汉堡南美的核心业务恰恰在南美市场,此次收购的价值也被打了折扣。
此后,为完成这项收购,马士基还将巴西的子公司Mercosul Line出售给了竞争对手达飞轮船,只求获得巴西监管机构的通过。你都替汉堡美眉感动了有没有?
不过,马士基集团2016年底拆分为航运物流和能源两大业务板块,并计划以航运物流为未来主营业务,在集运领域的扩张可谓箭在弦上,拿下汉堡南美后,运力规模占全球20%,真的是家大业大了。
今年第二季度,马士基航运也霸气盈利3.39亿美元,未来似乎很美好,汉堡美眉的好日子是不是要来啦。
点击链接了解马士基为爱倾情付出:舍弃5条航线,马士基与汉堡南美联姻终获欧盟有条件批准
3
中远海运收购东方海外
在经历了两次传言两次辟谣后,中远海运收购东方海外的消息总算告一段落了。其间还隐藏了另一场爱,中远海运战略入股上港集团,不过这里的主角还是中远海运和东方海外。
7月9日,中远海运集团下属中远海控与上港集团宣布联合收购东方海外母公司东方海外国际,每股港币78.67元,中远海控90.1%,上港集团9.9%。交易已签置了大股东不可撤销承诺(持有东方海外68.7%股份的控股股东已订立),已经锁定了价格,将不再接受第三方的竞价。不过,要约有待先决条件的达成,包括取得所需的监管批准及中远海控股东批准。
对中远海运来说,东方海外一直是业内的“绩优生”,以经营稳健著称,从2009到2016年的历年财务业绩来看,东方海外在航运持续萎靡的八年,累计净利润10.5亿美元,品牌影响力较好。
对东方海外来说,每股港币78.67元,收购总额约428.6亿元人民币,溢价达55%,其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这一牵手,中远海运可谓将战友变爱人,一点儿不会影响到海洋联盟的震荡,海洋联盟成员公司4家变3家,合作或许会更加的高效,且新中远海运的话语权也将更强。上半年,东方海外公告盈利约3.56亿元人民币,不禁让人感叹,棒棒的东方海外也回来啦。而中远海控也预计净利18.5亿元,似乎做好了迎娶新娘的准备。
点击链接了解收购背后:中远海运联合上港集团收购东方海外的四大看点
【眉来眼去型】
4
现代商船结盟2M联盟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现代商船结盟2M,这场爱谈的可谓窝心又纠结。与其说是眉来眼去,不如说是现代商船在狂追2M。
3月15日,现代商船与马士基、地中海签署“2M+H战略合作”协议。不同于2M联盟成员间百分百的舱位共享,2M仅为现代商船提供3年期有限的舱位互换。且有消息称为安抚因韩进海运破产而惊魂未定的客户,马士基航运曾向货主承诺,未经同意不会装货到HMM的船上。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FMC)也向地中海航运发出警告,必须做出同样承诺,否则合作协议无效。
这样“卑躬屈膝”的合作,确有难言之隐。2016年初,现代商船债台高筑,韩国国家开发银行领导的债权人向现代商船的重组计划设置了三个必要条件,其一即为加入全球航运联盟。这意味着如果不能顺利加入联盟,就可能有破产清算的风险,现代商船为求生存只能无奈选择。
揪心的是,现代商船今年第一季度巨亏6.5亿美元,第二季度再亏1.1亿美元,虽同比减亏但仍未能实现扭亏。若不能尽快扭转经营的不利局面,获得2M的青睐恐怕更难。
好消息是,自韩进海运破产以后,现代商船已成韩国政府尽力支持的对象。韩国国有船舶融资公司——韩国航运公司(Korea Shipping Co.)今年2月成立,为现代商船提供了数千亿韩元的资金,以改善财务状况。近日,又爆韩国海洋及渔业部门拟成立一个5万亿韩元的公司,帮助韩国航运企业。如此看来,韩国政府已为现代商船的恋爱备下了丰厚的彩礼。
点击链接了解韩国有多爱现代商船:44亿美元,韩政府再出手帮航运
【 爱上了“圈外人”】
5
中远海运入股上港
6月9日,中远海运集团与上海同盛投资集团签署协议,中远海运集团以每股5.45元的价格受让同盛投资所持有的上港集团34.76亿股股份,总价189亿元人民币。转让完成后,中远海运集团将持有上港集团15%的股份。
3天后,在希腊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口公司,中远海运集团与上港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合作备忘录,上海港与比雷埃夫斯港签署合作备忘录。三方将进一步深化在港口、航运、航运服务、航运金融领域的合作,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供新的推动力。比雷埃夫斯港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成立之后的首个海外收购项目,将陆续投资8.5亿欧元(约63.37亿人民币),是其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重点。这么迅疾的拉上上港,是分分钟“带你出海带你飞”的节奏。
不过港口向来是可以做到稳赚不赔的,作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码头的上海港更是如此,在航运业极度低迷的这七八年,上港集团的利润一直是杠杠的,2014年净利66.8亿、2015年65亿、2016年69.4亿,入股上港那也是分分钟“带你赚钱哗哗哗”的节奏。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次典型的港航协同,船舶大型化已是必然,中远海运旗下已有不少大船(拉上上港收购东方海外估计也考虑了大船挂靠的问题)。上港集团引入中远海运战略入股,可以锁定航线和货源,中远海运入股上港集团,也能获得优先挂靠、保障船期等优惠。大船对大港,很合双方的胃口。
不得不佩服中远海运的大手笔,收购东方海外要390亿,入股上港要189亿,悄悄说一句,中远海运旗下中远海运港口还58亿入股了青岛港。中远海运的求爱,简直是土豪到爆棚啊。
点击链接了解中远海运组合拳:中远海运204.56亿元完成两项收购!但…这就结束了吗?
6
现代商船吸引美国金主
据近期的韩国经济日报报道,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贝莱德集团(BlackRock)似乎看中了现代商船,计划进行大规模投资。这算得上是来自高富帅的雪中送碳了。
整个8月,现代商船的新闻一直跟钱有关。包括:现代商船制定了扩张计划,将通过融资募集10万亿韩元;现代商船CEO Yoo Chang-Keun表示,2020年成为运力达100万TEU级别的全球航运公司,正在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争取到2022年实现5%的营业利润;现代商船接受某咨询公司的报告,期待扩张为全球第8大班轮公司,向韩国政府和韩国开发银行申请9.9万亿韩元(约合88亿美元)注资。
为支持现代商船,韩国政府自去年以来已经向现代商船注资了1.5万亿韩元(约合13.3亿美元),9.9万亿韩元对韩国政府和韩国开发银行是个极大的难题。而贝莱德出现了,其拟投资规模约1万亿韩元(约合8.8亿美元),若成行有望解决现代商船的短期难题。
终于迎来了“圈外人”的青睐,不得不让人激动。
点击链接了解韩国航企的绝地反击:韩国航企持续发力,现代商船引入美国金主、森罗商船大扩运力
7
中谷物流引进软银资本
变路人为恋人,中谷物流此举一改航运被金融机构“唾弃”的尴尬境遇。
8月10日,软银中国资本SBCVC与中谷海运集团旗下中谷物流签署投资协议,标志着软银资本正式成为中谷物流的战略股东。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物流、金融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提高中谷物流的资源调配能力以及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方面的布局能力,进一步提升中谷物流的综合竞争优势,为中谷物流更高层次的资本运作奠定基石。
协议说的颇为官方和“隐晦”,我们不妨解读下:中谷物流可能会借助软银资本的力量实现上市。但别问我细节啊,我是开拓思维理解加联想到的。
中谷海运是中国集运市场的后起之秀,2015-2016年,通过一系列扩张逐步从内贸集运市场脱颖而出,运力已挺进全球20强,仅次于海丰控股。今年三月,也是这个中谷物流,在登陆“新三板”一年后退出,当时就有传言是为上市做准备,中谷海运没有承认,但也没有否认。
不过,软银资本选择中谷物流为投资对象,正是看好其高速成长性,也是看好集装箱物流发展趋势向好的决定。对整个集运业来说,都是个好消息。来来来,排排坐准备红包啦。
点击链接了解崛起中的中谷海运:再入资本市场,中谷物流股份牵手软银资本
【一场分手】
1
马士基“抛弃”石油
8个月的感情梳理过后,马士基集团正式与石油业务分手,开启恢复单身之旅,也展示了马士基式的决绝。
8月21日消息,马士基集团已同意将其油气部门Maersk Oil以74.5亿美元的价格售予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以专注于核心的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务。并在考虑其剩余能源相关业务的一系列选择方案,马士基石油钻探或将成为下一个抛售候选。同时,马士基供给服务和马士基油轮的解决方案也将于2018年底之前确定。
事实上,马士基的雷厉风行一贯如此。
新世纪初,作为家族企业的马士基集团,投资业务涉足海运、造船、石油、橡胶、塑料、医疗、航空、IT、零售、机械设备等多个行业。随着全球航运及能源需求的兴盛,马士基集团也加强了相应版块的强化和其他版块的出清,逐步形成集装箱运输、码头营运、石油开采和海上钻井等业务组合。到2014年,马士基集团业务覆盖五大板块:马士基航运、马士基码头、马士基石油、马士基钻探以及马士基海运服务。
2016年,马士基集团又分拆为马士基海运及物流版块和马士基能源版块。并决定将马士基能源版块逐步处理,未来将只专注于核心的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务。
抛弃旧爱也是为迎娶新欢准备彩礼,去年底马士基集团闪电收购汉堡南美已投入40亿欧元(约合47.7亿美元)。而集运市场运力规模的你追我赶并未停歇,中远海运正在收购东方海外,达飞轮船的批量大船订单已敲定,传地中海航运也将下订批量大船。为稳定大哥地位,马士基航运的再扩张已成大概率事件,迎娶新伙伴儿也好,下订新船舶也罢,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点击链接了解马士基有多“狠心”:继石油后,马士基或将抛售钻井业务
声明
遥祝航运业的各位同仁七夕快乐。
本文为《中国航务周刊》原创策划,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END ·
点击标题,阅读近期热门文章
扎心了,航运好不好?你心里没数吗?
11艘,15亿美元,MSC也要订造22000TEU集装箱船!!
9家航企涉嫌垄断在韩国遭罚
达飞物流义乌至欧洲专列成功开行
文章来源:中国航务周刊本文关键词: sinotrans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海运订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海运订舱网所有。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