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物流O2O!从十个维度读懂物流人的线上线下突围术
在“大智移云”的背景下,无论是电商企业、实体企业,还是物流企业、平台信息化企业顺势所趋,是肯定的,但又将如何实现线上线下积极、稳妥的转型升级,如何面对因资本市场的困惑、乃至如何提升和优化自身,都是物流业乃至整个互联网行业亟待厘清的问题。
各类O2O企兴起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O2O企业也会陷入困境,便有了对O2O唱衰的论调。这也许正是互联网时代特有的渐变思维。但我们起码应该知道O2O到底是什么?
Online to Offline:突围·检视
维度一
——是一种思维方式
如今,不论是茶余饭后在酒吧、办公商务在CDB,还是创新创业在路上,O2O(即Online to Off line)、平台、信息化、APP、融资、上市等名词频频出现,几乎成为这个时代的口头禅。对于O2O的概念,看似无需再去重新定义它,但由于O2O本身具有互联网属性,也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具有个性化特点,每个用户、每个商户都会有自己心中的理解。
正如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章海江针对互联网所认为的,就像每个人眼里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互联网+”,无缝连接、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原来一些不相干的字眼现在组合起来,让每个人都可以发生联想。
维度二
——倚重实体 依附物流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O2O模式的盛行,随之而来的则是无法满足的物流配送问题。由于自建物流前期成本太高,依托线下商家自己配送服务又难以保证安全、急速、快捷。于是,与各种上门配送服务相关的物流O2O趁机兴起。那么,O2O模式的发展是否给物流业带来新的机遇呢?
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运营总监、中国物流协会副会长恽绵对《物流时代周刊》记者说,O2O本意上说是指线上线下的结合、融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线上和线下真正的结合、融合。不论怎么去定义它,其核心的也还是互联网的网络属性和实体的结合、融合。从物流业的角度来看,以往,互联网强调的是“流”,即商流、金融流、信息流等,但互联网上没有物流,物流解决的是实体问题。物属于实体,实体不可能通过一根网线来实现,其它的流可以通过信息交换、数据交换等虚拟空间的交换来实现,通过O2O这样一种模式,要将互联网上的各种“流”和线下的物流和实体真正相结合。
维度三
——物流依然还是物流
随着O2O的模式的不断实践,线上的繁荣是否会对物流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呢?
O2O模式下,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构建一个PC端的网站、研发一个移动APP,最重要的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体系去管理企业、管理客户、服务客户、提高效率、整合资源,同时,物流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思路和观念。这些不能简单视同一个商业机会,O2O最终给行业带来的是对于传统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和优化的动力和方向。不论O2O怎么融合,线下物流的本质还是运输、搬运、仓储、包装、分拣等,不会因为一个商业模式而改变。
实际上,在物流行业内,有一些效率低下、成本高企、服务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需求等是需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应用来促进解决的,是线上要做的事情。对于互联网领域的商流、金融流、信息流企业来说,会是一个新增的机遇。
Online to Offline:突围·自省
维度四
——客户体验缺失
随着快递业务的井喷式提升,满意的快递线下体验感是用户评判快递业的唯一标准。一些快递企业与便利店的合作极大提升了消费者收货便利性,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取货验证、退货、安全等方面依然存在漏洞。
据关于O2O的一项调查显示,外卖、家政和洗衣服三项服务是目前大家使用频次最高的到家服务,几乎每周都会使用,但集中也反映了几个目前无法忍受的问题:外卖平台在用餐高峰时期等待时间过长,家政服务中阿姨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不稳定,评价好的阿姨很难约上,洗衣服和家政都是一旦搞促销就很难约上。
维度五
——好模式落地难
O2O在概念上虽然不是新东西,但是具体怎么做,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或者探索出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模式。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些现象,比如说有些实体企业正在积极地做O2O的尝试,有些企业选择的是“烧钱”模式。但是,有些企业在从线上到线下走的过程中,又陷入了传统物流业的竞争漩涡里。
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从国内的未来发展趋势来看,O2O企业会利用便利店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但因为便利店的覆盖并不是很完善、能设置便利店的地方不能设置、设置便利店的成本较高以及国人的消费习惯等问题,同时,也面临“最后一公里”呈现出多元化态势的问题,快递+便利店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但不是一种盈利模式,导致便利店的推广难。
维度六
——被放大的互联网成本
在没有互联网之前,线上的事情也是商家自己做,随着线下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家需要更多的客户,需要节约自己的成本,以及“大智移云”的影响,便出现了平台信息化企业,专门为商家解决这些问题,包括吸引用户、培养消费习惯、导流等,众所周知,这些是需要成本的——也被称之为“烧钱”。钱从哪里来,商家绝不可能拿自己的血汗钱来“烧”,于是出现了融资。
以饿了么为例,2009年成立,在资本进入之前,饿了么只是一个普通的订餐网站。在资本和BAT战略的推动下,饿了么极速扩张,在2014年5月获得大众点评8000万美金投资后,不到5个月,饿了么的成单量比之前提高了10倍,日成单量从10万单飙升到100万单。然而快速扩张的饿了么却要靠不断的烧钱融资才能维持下去。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O2O“烧钱”模式,虽然降低了渠道的成本,但却放大了互联网技术的成本。
Online to Offline: 突围·优化
维度七
——醉翁之意不在酒
时下,诸多实体企业、物流企业、电商平台都在积极尝试O2O模式,不论是“烧钱”也好,还是赚流量也好,还是培养用户习惯也好,毕竟是投入,这个投入的目的是什么呢?
百度外卖总经理巩振兵表示,百度外卖其实是要做同城物流的事情,物流领域最终竞争的是规模和效率,所以物流这个领域最终是有机会在中国被垄断的一个领域,而且我们也相信,在中国未来一年之内,我们能创造20万个就业岗位,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但貌似我们在做外卖,为什么?是因为同城物流需要一个大体量做支撑。
实际上,在庞大物流配送市场中,像百度外卖这样“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例子也颇多,如链接也要在所布局的门店位置分物流配送的“一杯羹”。
北京链家客服人员对记者说,链接在北京1000多家门店,分布在各个小区。据记者了解,这个自称是O2O公司链家,也要在布局的小区门店增设代收快递等服务。这是否对顺丰嘿店、百度外卖、“社区001”等有所触动呢?谁能预料,链家不会在未来也在自己的门店增设“送货到门”呢?试想,链家的客服人员,拿着所在小区某户户主的快递,再去问候一声“您还有闲置的房要租吗?”物流人会怎么看呢?
维度八
——“烧钱”模式不适合物流企业
在O2O模式下,除了物流企业、电商企业,还有一个群体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平台信息化企业。据记者了解,这类企业,一般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纯的平台信息化研发企业,一种是某个大型实体企业的副业。
平台信息化企业主要是整合小、散的社会物流资源,不会向像德邦、顺丰这些企业渗透,因为这些企业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建体系去完成资源的整合。但这一切,要建立在这些线上的平台信息化企业自身生存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平台信息化的“烧钱”模式,不适合物流企业。
那么,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如何在O2O模式下重塑自身呢?
从物流业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物流,是物与物的价值的交换,所以说,只有实体的交换才是商业的本质。只有物流才能让商贸成为事实。所以O2O最关键的不是On line,而是Off line以及两个O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连接,关键在于to。当前,On line远比Off line的先进程度要高很多,On line方面,互联网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跨越了很多步,但是Off line的物流经过十年的发展,虽然也有自身较为完善的体系,但也出现了一些的问题。
恽绵特别提出,On line与Off line在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是O2O模式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怎么样,线下始终是最重要的。
Online to Offline: 突围·起底
维度九
——传统商业仍是主流商贸方式
O2O模式的方向是肯定,只不过对于O2O企业来说,如果能将提高效率、提高服务、降低成本、掌握资源看做是未来互联网应用的目标的话,O2O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良性的。
义乌购总经理王建军对《物流时代周刊》记者说,传统商业把整个市场搬上网只是第一步,还得往前走,那么,对用户来说我,突破点是什么?一提到商业模式的突破口就想起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等等,但线上线下融合的平台最核心的还是交易,把交易做到极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王建军还提出,在传统市场里面更容易提到的是线上线下融合,但线上线下融合关键是什么呢?是融合,这里面必须是非常深入的,而且必须是有创新的。
事实上,多样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最终是要依靠传统的商业模式来解决,而O2O模式只是整个传统商业的前台。
维度十
——O2O的车轮是永远不会停止
未来,O2O始终是蓝海,因为每一刻都有创新,每一刻都有变化,面对的强大的互联网,是个性化,多样化的用户需求,以及无限变化的商业价值。无论模式怎么变化,在未来,物流企业的责任会更大,物流企业的重要性更强、面临的挑战也会更大,因为一个传统的行业要真正走到线上,还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物流企业多学习、多组织、多验证、多试错,敢于应对新挑战。
未来,对于物流企业来说,首先要明确的战略方向,明确发展线上的目标是什么,不能走偏,如果单纯是以融资为目的,就偏了,步骤的策略需要稳健,物流企业的发展不容有闪失,还要有结合O2O模式的特征调整自身的人才结构,面对投资商要有骨气,不能完全被投资商所绑架。
文章来源:物流时代周刊本文关键词: sinotrans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海运订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海运订舱网所有。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