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物流业市场总体预期向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数据,2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为54.9%,比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尽管各分项指数中库存周转次数指数、资金周转率指数、设备利用率指数、主营业务利润指数、主营业务成本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但新订单指数、物流服务价格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则有不同程度的回升。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主任何辉认为,2月份,受节日因素影响,物流业景气指数回落至54.9%,但仍保持在较高区间。反映出物流行业运行整体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物流业趋稳回升
分析2月份的LPI不难发现,从企业类型看,运输型物流业和仓储型物流业指数分别为51.9%和52.4%,反映出运输环节和仓储环节的均衡状态。从企业规模看,大型物流企业、中型物流企业和小型物流企业指数均有回升,虽然微型物流企业指数略有回落,但整体依然表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回升至较高运行区间,显示出节后物流市场总体预期向好。
平均库存量指数低位运行,库存周转次数指数回落。2月份,受节日放假和生产建设活动放缓因素影响,平均库存量指数为49.8%,较上月持平;库存周转次数指数为48.2%,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
成本指数回落,服务价格指数低位回升。2月份,受物流业务规模增势减弱的影响,主营业务成本指数为51.6%,较上月回落5.3个百分点;随着铁路货运价格的上调和快递企业在春节加收额外服务费等因素影响,物流服务价格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为49.5%,仍低于50%的临界点。
资金周转率指数回落,资金环境趋紧。2月份,资金周转率指数为47.7%,较上月明显回落。资金周转率指数回落,一方面,反映出受节日因素影响,银行暂停了贷款业务,放缓了企业通过向银行贷款的融资速度。另一方面,显示出物流企业资金占用增加,资金状况仍较困难。
从业人员指数回落。2月份,受节日放假因素影响,从业人员指数大幅回落6.3个百分点为44.4%,显示出物流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受节日因素影响较为明显。
从后期走势看,新订单指数回升2.1个百分点,回升至55.3%,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回升5.6个百分点,回升至65%,预示着进入3月份,随着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启动,物流经济将趋稳回升势。
非制造业平稳扩张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9%,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高于荣枯线3.9个百分点,表明我国非制造业继续保持平稳扩张势头。其中航空运输业、道路运输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较高景气区间,企业经营活动比较活跃。
2月份,在中国非制造业PMI各单项指数中,新订单、在手订单、存货、投入品价格和销售价格指数与上月相比均有所上升;其中,投入品价格指数较上月上升4.9个百分点,销售价格指数较上月上升4.3个百分点;其余各单项指数均有所下降,降幅在0.1至1.2个百分点之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2月份的数据显示,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双双回升,非制造业保持稳健增长的格局。市场呈现向好的发展局面。一是节日消费亮点增多。餐饮业商务活动指数创近两年新高,大众消费成为市场主流,同时零售业活动持续升温,旅游消费相关行业活动继续加快,居民消费步入以多元化为特征的消费升级阶段。二是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大幅上升,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创造良好市场空间。三是价格指数有所回升,虽然具有季节性特征,但有助于释放价格的下行压力。受假期成交清淡影响,房地产业商务活动和新订单指数均运行在42%左右的较低水平,行业延续淡季下行趋势,但企业预期有明显回升。
新订单指数环比上升。2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1.2%,比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52.3%;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 50.9%。19个行业中,航空运输业、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及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零售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等10个行业高于50%;房屋建筑业位于50%;装卸搬运及仓储业、餐饮业和建筑安装装饰及其他建筑业等8个行业低于50%。
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回落。2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1%,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建筑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4.4%;服务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5%。19个行业中,铁路运输业、建筑安装装饰及其他建筑业和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及公共设施管理业等13个行业高于50%;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邮政业和水上运输业等6个行业低于50%。
投入品价格指数升幅明显。2月份,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2.5%,环比上升4.9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9%;服务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3.4%。19个行业中,住宿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餐饮业和零售业等10个行业高于50%;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房地产业、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及公共设施管理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等9个行业低于50%。
从业人员指数小幅回落。2月份,从业人员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51.9%;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9.2%。19个行业中,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及公共设施管理业、零售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等8个行业高于50%;批发业、水上运输业、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装卸搬运及仓储业和房屋建筑业等11个行业低于50%。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高位回调。2月份,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7%,与上月相比下降0.9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 59.5%;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6%。在19个行业中,住宿业、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及公共设施管理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和批发业等18个行业高于50%;零售业低于50%。
政策提振企业生产预期
与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同样回升的还有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PMI为49.9%,较上月微升 0.1个百分点,结束了此前连续4个月的下行走势,但仍处于荣枯线以下。同时,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9%,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专家表示,制造业PMI低位小幅回升,主要原因是在近期加大基建投资、减税降费、降准降息等稳增长宏观政策作用下市场需求回升、企业信心增强。加之国际原油等大宗产品价格企稳、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连续6个月回落后首现回升是当月制造业PMI有所反弹的主要原因。
从历史数据观察,春节当月制造业PMI大多回落,但2月PMI微升0.1个百分点至49.9%,结束了此前连续4个月的下行走势,表明制造业收缩幅度收窄。不过,2月PMI虽然小幅上涨,但仍处于荣枯线以下,这是自2012年10月以来PMI连续处于收缩区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受到春节期间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映出企业扩张动能依然不足,“从近期煤炭价格、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等指标走弱来看,微观企业生产动力是不足的。”
而对于2月PMI较上月微升的原因,连平表示主要原因是近期加大基建投资、减税降费、降准降息等财政货币政策提振企业生产预期。
此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表示,2月PMI微幅回升的原因还包括近期国际原油等大宗产品价格企稳,国内市场环境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尽管还在临界点以下,但在连续6个月回落后首现回升。
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为51.4%,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认为,这表明受春节假日影响,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制造业生产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扩张态势。
新订单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2%,比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7.8%,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9.9%,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落至临界点以下。
交通银行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订单指数、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同时止跌回升,预示随着春节季节性因素影响的减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将回暖。
本文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海运订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海运订舱网所有。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