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阿里巴巴加码跨境业务,联手吉林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带;顺丰调整借壳上市方案,鼎泰新材剥离全部金融资产;铁总拓展国际物流业务
【阿里巴巴联手吉林,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带】
26日从吉林省商务厅获悉,为让老工业基地企业通过跨境电商的新型贸易模式走向国际市场,吉林开始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打造跨境电商全产业生态圈,并规划到2018年实现县(市)电商服务体系全覆盖。
据介绍,这个跨境电商全产业生态圈,将包括跨境电商线上平台、跨境电商线下产业园区、跨境电商物流运输通道、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海外仓和跨境电商人才培育机制六个部分。
吉林省已确定把跨境电商作为开放发展的增长点,并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进行了多项合作。其中包括长春市将在本地高校组织开展专业、定向培训,年内培训1万余名初级跨境电商人才;围绕汽车及配件、木制品、农业及副产品规划打造中国首批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带阿里巴巴国际站专区。
当地政府称,该计划的前期将优先发展汽车及配件、木业两大产业带,打造首批产业带标杆。为此,吉林省商务厅将向企业提供服务保障和政策支持,帮助外贸企业快速转型升级。
来源:华龙网,物流指闻整理发布
【顺丰调整借壳上市方案,鼎泰新材剥离全部金融资产】
最新获悉,顺丰快递借壳的鼎泰新材7月26日午间公告公告显示,为保证重大资产重组顺利实施,公司对顺丰控股借壳上市方案进行调整。
根据公告,顺丰控股将向其控股股东明德控股或其指定的除顺丰控股及其子公司之外的第三方转让合丰小贷、乐丰保理和顺诚融资租赁等三家公司100%股权。这意味着,合丰小贷、乐丰保理、顺诚融资租赁这三部分金融资产将不再被顺丰控股打包上市。
业内人士称,目前央行正加强金融资产监管,在越来越严格的金融监管环境中,顺丰想要短时间内顺利完成借壳,剥离金融资产也在“情理之中”。此外也有分析人士联想当年阿里巴巴上市后剥离支付宝业务分析称,顺丰此次动作或许是因为金融资产的“敏感”与未来巨大的商业空间。
来源:物流指闻
【铁总牵手国家质检总局,合力拓展国际物流业务】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同中国铁路总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确定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全面加强合作,创新运输方式和监管模式,提升国际联运和通关效率,促进贸易便利化。
按照备忘录要求,质检总局将深入推进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对中欧、中亚班列沿线区域探索实施产地受理报检、口岸出口直放;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对班列开设绿色通道,实施全天候预约保证班列时效;探索差别化通检放行制度,给予征信良好的企业绿色通道措施;对出入境货运班列实行风险评估、分类管理;推进受理报检、检验检疫、出证放行等全流程电子化和无纸化。
铁路总公司将重点完善相关配套建设,为检验检疫监管提供保障;着力提升中欧、中亚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效率,优化班列运输服务流程,为提升班列货物的检验检疫工作效率提供支持;探索适应多式联运质检监管的运输组织模式,探索实现部分食品的铁路长途冷链运输;开发国际返程货源。
两部门还将携手合作适应新业务、新货源的运输及通关需求,努力拓展跨境电商、邮政包裹、快件运输等新国际物流业务,开发国际返程货源。质检总局将完善适应跨境电商、邮政包裹、快件等铁路物流新业务需求的检验检疫监管方式;缩短国际返程货源准入许可时限、简化备案手续。共同深化与中欧、中亚集装箱班列沿线国家(地区)的相关合作,提升班列全程运输效率。
来源: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物流指闻整理发布
【武汉将建成内河最大国际化港口城市】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发展报告(2015)》白皮书近日在武汉发布,这是武汉地区首部全面、系统介绍武汉航运中心建设的规范性官方文书。《报告》称,武汉航运中心将于“十三五”期间建成,到2030年,武汉将建成我国内河最大的国际化港口城市。
按照总体要求,航运中心建设将实施“2411”工程,重点建设“两大枢纽、四大功能平台、一个航运市场主体集群和一批临港示范区”。到2020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3.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580万标箱,建成以金口、军山汽车滚装码头为核心的长江流域汽车滚装运输主枢纽。到2030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标箱,使武汉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国际化港口城市。
此外,报告还回顾“十二五”期间武汉航运发展情况:武汉新港突破了货物吞吐量“亿吨”大关,集装箱吞吐量由56万标箱增长到106万标箱;汽车滚装量由21万辆提高到48万辆,增长1.3倍;阳逻港实现集装箱吞吐量过百万标箱,成为长江中上游第一大港。
与此同时,武汉通航领域迅猛拓展,“十二五”期间共开通国际、国内航线8条,其中3条近洋航线可通达7个国家和地区,使武汉新港成为中西部地区“出海口”和中部国际航线的枢纽港。
来源:凤凰网,物流指闻整理发布
【亚马逊获准在英测无人机快递,未来半小时送货】
亚马逊周一宣布,该公司已经获得英国民航局和其他组织的许可,得以在该国测试无人机送货业务。
由英国民航局支持的跨部门团队已经允许亚马逊探索三大关键创新:在农村和近郊地区测试超出视线范围的无人机运营;通过测试传感器的性能来确保无人机能够识别并躲避障碍物;让一名操作人员同时操作多台高度自动化的无人机。
这都是为了拓展亚马逊的Prime Air无人机配送业务,这项业务希望在用户下单后30分钟内,通过无人机送货上门。亚马逊2014年率先向美国监管者提交类似测试活动的监管审批,不过在6个月后才得到回复,且设定诸多限制。
事实上,不光亚马逊能够通过这些测试获益,英国政府同样如此。“我们希望将无人机安全地整合到整个航空系统中,从而促进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英国民航局政策主管说,“亚马逊的这些测试将为我们的政策和未来的落实方法提供信息。”
除了亚马逊之外,联邦快递和UPS也对无人机配送颇感兴趣。
来源:TechWeb,物流指闻整理发布
文章来源:物流指闻本文关键词: sinotrans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海运订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海运订舱网所有。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